內容簡介
在蒙昧昏暗的時代,他們用青春、骨血與勇氣,亮起一抹不滅的光。
詩人作家楊渡,記錄那個即將被遺忘的時代,那些默默在台灣各地,為這一塊土地奉獻的傳燈人。
齊治平、臺靜農、姚一葦、陳映真、余紀忠、林書揚、吳耀忠、黃順興、王晶文……及少至壯,自懵懂而識世,是這些人陪伴、帶領著楊渡,讓他時時回望、觀照自己。這些人,同時也以一己之力,交織出時代的經緯,成為典範;或在闃黑的夜途中,點起一盞幽微的火光,做為傳遞,與引導。
在生命的當前,或許我們難以肯定自己每一步的踩踏;所幸有他們的示現,讓我們即便身處暗險,仍能無有恐懼,堅定前行。
作家楊渡記錄那個即將被遺忘的時代,記錄臺靜農、姚一葦、陳映真、黃順興、余紀忠、林書揚……這些科學啟蒙者、藝術的播種者,以及默默在台灣各地,為這一塊土地奉獻的傳燈人。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楊渡
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是《直到世界的盡頭》。
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著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激動一九四五》、《紅雲:嚴秀峰傳》、《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長篇紀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以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等十餘種。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原來,生命也可以像他們那樣走著林谷芳
1一九四九,渡海者。
[故事一]
花果未曾飄零,文化落地生根
[故事二]
寂寞的生命典範
[故事三]
美學傳燈人
[故事四]
大歷史的慈悲
2禁書,禁人,禁語
第一本禁書
陳映真和《將軍族》
暗娼街的羅曼.羅蘭
被查禁的金庸
角落裡的馬克思
我們來印禁書
自己寫禁書
偷偷相約咖啡館
春風詩刊
閱讀的開放時代
番外篇:青春的小本書
3荷花池畔長談
4火燒島悲歌
被遺忘的人
老母親的眼睛
火燒島悲歌
生命的導師
5寂寞的先行者
6忽然夢見他
7孤獨者的燈火
8沉靜的旅人
後記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原來,生命也可以像他們那樣走著/林谷芳
常說,青春不要留白,但青春,更要無悔。
無悔的青春,是年少時為所追所嚮的全然投入。但說無悔,意義原不就只定格在那青春熾烈的一刻,而是從往後的歲月回頭再看,正可無悔;甚且,就因這無悔的青春,之後的生命乃愈加地深刻、豐厚與精彩。
深刻、豐厚、精彩,可以純然是青春自我在時間軸上一步步探尋的結果,但如果,青春的無悔投入,正因於典型的接引,則這深刻、豐厚、精彩,就何止於自我的積累,它更是文化的踵續、映照與弘揚。
這踵續、映照與弘揚,是傳燈,燈燈相傳,其明不盡,乃至更有發皇。而在此,你就不得不欣羨於楊渡。
在台灣,楊渡,是少有的能在青春狂飆與生命積澱、台灣本土與中國文化間出入乃至得兼者,這少有的特質使你很難用單一的角色來界定他。他是詩人、記者、報導文學家、街頭運動乃至體制參與者,這些角色在台灣的社會光譜上有些是極端衝突的,但幾乎無人質疑楊渡在其中的轉換,或因此看輕他生命的厚度。所以者何?正因這外現的種種都只是他在自己特質的生命基點上所應緣變化的角色而已。
應緣變化,當然不小心也常流失異化,能出入而不異化,楊渡自己的能力與觀照是個關鍵,但看到此書,你或者更能確定,正是有書中這些的生命身影,楊渡才能成其為今天的楊渡。
談身影,過去中國人說「典型在夙昔」,就因有典型,生命才知情性究該何置,人生究該何行。但說典型,有時我們也不免將其置於歷史、生命的終極處,離現實反而就遠了。而身影,卻就在我們視線所及,它也許沒有典型那般在時間軸上完成的極致,卻能更活生生地觸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知道:生命,可以如此走著!
這身影,在楊渡,有一九四九年的渡海者。這些人原可在大陸叱吒風雲,卻在時代輪轉下隔海飄零。可飄零,卻無礙於他們生命之身影,反而因這,身影乃愈發清晰裸露。
這身影,也在台灣本土文化或政治的先行者。這些人似乎永遠自外於時潮,在紅色禁忌時,因紅罹禍,在綠色禁忌時,因綠致殃,但無論如何,這正是他們良知的選擇。這選擇,使他們離於時潮而獨行,但獨行,卻無礙於他們生命之身影,反而因這,身影乃愈發清晰裸露。
正是這清晰的身影帶領著楊渡,也正是這清晰的身影,讓我們即便在風雨中仍聽得見雞鳴:而儘管就大局而言,他們多數人也常只是暗夜裡的一盞燈,但他們身上那種歷史的視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堅定,卻正是當代台灣所最欠缺的。
而這本書的出版,最可以觸動我們的也正在此--
原來,生命也可以像他們那樣走著!
各界推薦/推薦序
林谷芳 / 禪者.台北書院山長
「正是這清晰的身影帶領著楊渡,也正是這清晰的身影,讓我們即便在風雨中仍聽得見雞鳴:而儘管就大局而言,他們多數人也常只是暗夜裡的一盞燈,但他們身上那種歷史的視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堅定,卻正是當代台灣所最欠缺的。」
內容試閱
8.沉靜的旅人
人生如果是一個旅程,我們都是旅途中的旅伴。結伴一起旅行,時間到了,我們就會下車,各自歸去。而晶文,彷彿拍完了他的電影,結束了他的旅程,就要先回去了
[一]
我們到達香格里拉的時候,約莫是下午三時許。轉過四方街的那些賣藝品的老店,穿過石板路的小街道,繞行過寫滿藏文的轉經筒,車子在一幢三層木造結構的舊樓前停下來。那門上以有些拙趣的書體寫著「撒嬌詩院」。
詩人默默在門口迎接。野夫先去寒暄,逐一介紹朋友。詩人相見很有趣,雖然是初次見面,因看過了詩,深知彼此頑劣難馴的根性,就像極了老朋友,沒一句正經。我問他這如何叫「撒嬌詩院」。默默說,以前他們組織了一個「撒嬌詩派」,認為詩無非是撒嬌而已,人生也是一樣,還寫了宣言。
「不然你看權力場上,那一個不是靠撒嬌上的台?」他說。
默默一邊提醒我們小心,此地海拔三千三,上樓梯要緩慢,提行李莫要太過用力,走累了就先休息,不要喘起來。然而他說,晚餐已經準備好藏香豬火鍋,美味之至。
我們的狀態都還不錯。一路上,我們走川藏線,穿行過四、 五千公尺的高山,喝了酥油茶,吃了生氂牛肉,品高山冷水魚,喝了高度青稞酒,品嘗各種藏族美食,欣賞高山奇花異草,大山大湖的風景。雖然晚上容易醒來,但沒有高山症反應,也沒吃藥。
王晶文因許願吃素一年,時間未滿,一路用唐僧的眼光看我們大啖各種魚肉,無奈微笑,直稱高山雞蛋和青菜也是非常甜美,真好吃。他體力極好,甚至在五千多公尺的山頭,最高點的草原上,做馬力跳,要我們幫他拍照。第一跳,沒拍好,鏡頭太低;第二跳,沒拍好,快門慢了;第三跳,三台相機對著,不錯,拍下跳到最高點,完美呈現。於是他趕緊坐上車,火速下山,不然那高原的反應不知道會不會來。
就這樣,我們一路玩一路拍,平安來到香格里拉,詩人默默開的民宿,我們的最後一站。默默笑說,已經為你們準備了美食和美女,晚上要好好喝。不料那民宿美女們一聽晶文是電影《戀戀風塵》的男主角,就不知去了什麼網站找出來那電影,說晚上要來一個放映會。還認真去布置,把投影銀幕擺上,準備好好觀賞晶文的童年往事。
晶文有些無奈,臉上滿是靦腆的笑容,也只能客隨主便了。野夫跟我笑說:這些高山上的蜘蛛精看見唐僧肉了,呵呵呵……
到了晚上,主客人早早落座,電影也放映起來。只見九份山景與小街,呈現眼前,青年時代的王晶文在銀幕上,和那個阿公李天祿對話,尋常的台語對白,家常的飲食對話,媽媽罵孩子的嘮叨,在西藏高山的異鄉人眼中,竟不再是那麼尋常,而像一幅台灣的民間風情畫,有一種異樣的細緻溫柔。以前覺得晶文平淡尋常的演出,如今反而有一種雋永恆常的台灣美感。
原來在西藏異鄉看台灣電影,會有這種異樣的感覺! 我在心底說。
異鄉人的眼睛都回頭,一會兒看銀幕,一會兒對照般看王晶文。他則一貫靦腆微笑,卻見眾人皆曰:啊,幾十年過去,你還長得一模樣!
眾人大樂,於是喝了起來。
默默無比熱情,加上邀來的在地朋友能喝,幾杯酒乾下來,我們都不勝酒力,野夫就在一旁火爐邊「我醉欲眠」的躺下了。晶文因喝得較少,還非常稱職的陪著電影粉絲談天,盡一個客人應有的禮貌。我則是醉得只能逃走,帶了妻子去古城街道上散步,發散酒意。因是三千三百多公尺,我們步伐放慢,緩緩行過街道,在唐卡藝品與小酒吧間流連。一直到酒意稍醒,回去再喝了數杯,見野夫好像剛剛醒來,酒興正濃,便逃命般去睡了。
次日早晨起得早,我獨自去古城...